◈ 

二十年間第1章 朋友聚會在線免費閱讀

「李,你明明可以拿到永居身份並在學校任職,為什麼非要回國發展呢?」

「教授,因為我已經把巴黎當做了我的故鄉。」
。。。。。。

民主與平等的價值觀,一旦有過了深刻的體驗,便會再也無法接受它的缺失。

在法國留學的人多少都會被這革命老區所感染,變得愈發的理想化與對世俗不滿,變成人們口中的憤青。有句話說得好「巴黎,一切理想主義者和進步人士的故鄉。」

李昊從小就對文學,歷史,哲學產生了深厚的興趣。中學時期便對哲學尤其是西哲有了不淺的研究,18歲時放棄了國內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,申請上了法國索邦大學的哲學研究專業。因為李昊深刻的意識到,在國內學不到他真正想要學到的知識,在一個缺乏言論與思想自由的國家,人文學科的研究會收到很大的阻礙。再加上法國這個國家自帶的浪漫,進步等標籤,讓李昊力排眾議的選擇來法國讀書,即使學習法語的過程十分艱難。

但這個世界本就是現實的,法國留學費用確實不算特別高昂,一年節省點十萬出頭十五萬以內也夠用了。但對於李昊這種發展中國家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而言,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,而且李昊還選擇了哲學專業這個不好就業的專業,這也讓李昊心裏的壓力很大,當李昊還是選擇了這條看不清未來的路,就像多年之後他走上革命之旅一樣,即使看不見前途,也從始至終的堅定着自己的選擇。

當飛機起飛的那一刻起,李昊的心愈發的複雜,他不知道他將面對什麼,他很迷茫。

初到法國,一切都是這麼新鮮,從路邊的小吃攤到校內的每一間教室,李昊都在不停探索,不想放過一點。

一晃大半個學期已經過去,李昊在法國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挑戰與機遇。他在這座充滿藝術與浪漫的城市中,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衝擊。課堂上,他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交流思想,碰撞出無限的火花。課餘時間,他穿梭在巴黎的街頭巷尾,體驗着這座城市的獨特韻味。並且在這個過程中,他認識了很多朋友。

「李,今晚有空嗎,來我家吃飯?喊上讓娜和朱利安」說話的人是一位叫安托萬·吉拉爾的法國青年,他是李昊在法國交到的第一個朋友,也是安托萬帶着李昊熟悉巴黎的大街小巷,並且在相處的過程中,他們慢慢發現彼此的共同話題很多,經常一起討論學術上的問題。

至於讓娜則是安托萬的女朋友,兩人從小一起長大情投意合,和李昊的關係也相當不錯。朱利安是個性格很內向的男生,但他和李昊卻一見如故,兩人交換着彼此的哲學思想和主張,很快就成為了要好的朋友。

李昊和安托萬、讓娜以及朱利安四個人一起,度過了許多愉快的時光。四人常常就社會、政治、哲學等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,彼此啟發,共同成長。

走進安托萬的家裡,是一間不算大的一室一廳,安托萬出生在外省,家境不算特別富裕,在巴黎租到了個一千歐租金的小房間和讓娜一起居住。不得不說安托萬的廚藝確實是很不錯。安排李昊一行人坐下,便一個人在廚房忙碌起來

李昊在安托萬的房間打量,發現安托萬書桌前的牆壁上掛着一張切格瓦拉的畫像。畫像中的格瓦拉神情堅毅,眼神深邃,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魅力。李昊不禁好奇地朝廚房問道:「安托萬,你很喜歡格瓦拉嗎?」

正在廚房忙碌的安托萬聽到了李昊的問題,一邊繼續準備晚餐,一邊回答道:「是啊,格瓦拉是我非常敬佩的人。他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、哲學家和醫生,為拉丁美洲的獨立和自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他的革命精神和為人類服務的理念,讓我非常敬佩。」

李昊點點頭,表示同意。他也很尊敬切格瓦拉,他的革命事迹和李昊自己的理想有着共通之處。李昊覺得,格瓦拉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人物,更是一個象徵,象徵著為了信念和理想而奮鬥的精神。

安托萬繼續說道:「格瓦拉曾經說過,『讓我們面對現實,讓我們忠於理想。』這句話一直激勵着我,讓我在遇到困難時,依然堅持自己的信仰。」

李昊感慨地說:「是啊,格瓦拉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。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,不要因為眼前的困難而放棄追求理想。」

兩人正談論着,讓娜和朱利安也加入了談話。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