◈ 苦難掙扎第二章 搬離在線免費閱讀_番茄小說官網

苦難掙扎第三章洪災在線免費閱讀_番茄小說官網

兩天後,蘇昌之來到西北方十多里外的江邊。

展現在眼前的景象和夢裡竟是如此相似:天空成群結隊飛翔的野鴨,空曠的沙地,一邊唱着清麗的歌聲,一邊邁着輕盈的步伐健步如飛的沙頭鳥……。

蘇昌之抓起一把土,緊緊地握在手中,鬆開後反覆揉搓,又用舌頭舔了舔。當他放下泥土,拍乾淨雙手時,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微笑,三年了,他還沒有如此開心過。有着多年種地經驗的蘇昌之斷定,這裡的土質很適合棉花、絡蔴、花生、瓜類等農作物的生長。蘇昌之向江心走去,當他走出四五里地時,眼前的沙地陡然變低,竟出現了一丈多的落差。

下面沙灘潮濕,似有潮水剛剛經過。而上面的沙灘長有水草、海龍頭、稗草和零星的蘆葦。也就是說,這寬度四五里、長十多里的沙灘都可以用來耕種,因為潮水已很難到達。

昌之向東走了一段路,發現一處長有蘆葦的淺水塘邊,搭有一間齊胸高的窩棚,窩棚上蓋滿了雜草。蘇昌之知道,窩棚是抓捕野鴨的人搭建的,而上面的雜草則用來偽裝,為的是迷惑野鴨。

回到家裡,蘇昌之向母親和盛之、榮之兩位弟弟宣布了搬遷到沙地的決定。

二弟盛之道:「大哥,我們三兄弟住在一起熱熱鬧鬧的,怎麼突然想起搬去沙地了。那塊沙灘漲上來沒有多少年,萬一哪天發大水,又坍到江里去怎麼辦?」

昌之道:「家裡就這點房子和土地,如果不搬出去,以後怕是連立足的地方也沒有。一個家庭好比一片小樹林,長大了就會變得擁擠,只有移栽開去才能開枝散葉。」

「哥哥說的在理,但不知大嫂是否願意?」小弟榮之道。戚彩蓮和三弟的妻子脾氣不合,如果大哥能搬出去,倒省去了不少是非。

「願不願意都由不得她,我家的事我說了算。」昌之擺出一副大男人派頭,他對三弟在老婆面前唯唯諾諾的小男人樣很是不屑。

「昌之,在家千般好,出門萬事難。一家人在一起雖然擠點、苦點,但相互有個照應,親親熱熱的比啥都強。如果去沙地,一旦有個頭痛腦熱,連看病的郎中也沒有;那裡的水非常咸,聽說燒菜都不用放鹽;沙地里的蚊子特別多、特別厲害,據說能把人活活咬死。」母親蘇尤氏道。

「哪有這麼誇張?姆媽,道聽途說的話可不能信。」

「沙地人長得比包公還黑,這可是我親眼所見。他們還特別會生瘡,小孩生癩頭瘡,大人生在背上、腿上,屁股和臉上也生。大兒媳生得白白凈凈,是享福慣了的。你老丈人看中你的才識,才把女兒嫁給你,倘若去沙地,她如何受得了這個苦……。」

昌之道:「不論去哪裡,我都不會讓她受苦!姆媽,我心意已決,你就別勸我了。」

「大哥志向遠大,非我等池中之物可比。姆媽,你就別再勸他了。」三弟道。

昌之清楚,自己的計劃正合三弟的心意,他是怕自己改變主意才這麼說的。

「既然你如此堅決,我就不再相勸。你走以後,家裡的房屋、土地就給兩位弟弟。去沙地每一樣東西都得重新購置,而家裡總共只有四十八塊大洋,如今已臨近過年,我準備留下四塊過年,餘下的都給你。昌之,祖上和你爹只留下這點基業,我幫不了你了。」說罷,母親撩起衣襟擦去淚水。三兄弟中,她最中意長子,但他時運不濟,隨着兩個孩子的夭折,人也變得蔫頭耷腦了。

「姆媽,我只要四十塊就夠了,拿了這個錢,這房子和土地就是兩位弟弟的了。以後,我不能在身邊盡孝,二弟、三弟,你們一定要照顧好姆媽。」

來年開春,蘇昌之雇了四個人,一輛牛車,裝上搭建草舍的材料,去了十多里外的沙地。

草舍造在離古海塘外一里路左右,處在是連接塘內的出人口,交通方便,倘若以後人口增加,很適合發展商業貿易。

草舍落成後。昌之把老宅的傢具、衣物和日常用品用牛車拉到沙地,搭好灶頭、造好茅廁,才把妻子接了過來。

女人站在新造的草舍里,用三角形的小腳踩踩屋裡的鬆軟的沙土,然後舀了碗缸里的水,用舌頭舔了舔。「咸!婆婆說這裡的水做菜不用放鹽,看來確實如此。這水從哪兒弄來的?」

昌之把她領到門外,指指門前十多步外的小水塘。「搭草舍時為填高地基,在那裡挖了口塘。以後用水就靠它了。」

「這麼鹹的水能用來洗衣裳嗎?晒乾了會有鹽花的。」

「用毛竹把屋檐水接進缸里就有淡水用了。怕就怕天氣乾旱,那時塘水乾涸,要用水就只能去江里挑了。」

女人走到草舍東則,將手搭在額上。

映入眼帘的是茫茫的灘涂。早春的沙地很少能看到的綠色,最耐鹽鹼和乾旱的水龍頭草早已枯萎,但它落下的種子正在悄悄地孕育生命。

「怎麼想起到這個鬼地方來了,難道我們已落魄至此?唉,我爹是……。」

男人知道,女人想說「我爹是瞎了眼了嗎,居然會看上你?」但他並不在乎,安慰道:「會好起來的,一切都會有的!」

「都會有的?嘁,三百年後嗎?別的不說,這草舍可是經不起一點火星。」

昌之看着妻子,厲聲說道:「能不能說點吉利的?!」

見男人面露怒色,女人只好閉了嘴。她還以為他不會發火呢。

加上妻子的私房錢,昌之共有四十九塊大洋,要把場面做大,這點家當肯定不夠,為了有足夠的資金購置耕牛、肥料、種子和農具,昌之回了趟南陽,又向親友借了些錢。

昌之帶領長工們開墾出上百畝土地,然後在地上撒上菜籽餅,只等天氣轉暖後播下種子。

這一年稱得上是風調雨順,昌之的農作物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收成。

年底,昌之給懷孕的妻子購置手鐲、戒指、耳環等首飾,以彌補對她的虧欠。新年裡,夫妻倆穿着光鮮的衣裳走親訪友,給人以衣錦還鄉的感覺。

忙碌了一年,親友聚在一起,免不了會聊到一年的收成。這時,蘇昌之就成了飯桌的主角,而在場的人只有當聽眾的份。蘇家老大將一年的收成一一道來,棉花多少,黃豆多少、花生、玉米多少……。其間,他還忘不了把那個神奇的夢講述一遍。

年未過完,昌之的事已傳遍了十里八鄉,期望發財的人們戰勝了對坍江擔憂,他們開始覺得,與其擠在一起半死不活地在有限的地上刨食吃,倒不如去廣闊的沙地闖一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