◈ 第3章

第4章

蔡琰是才女,自幼熟讀詩書,文學造詣很高。她更是愛詩的人,先前衛仲道的詩匠氣十足,她眼神沒有半點波瀾,聽完劉琦的詩,蔡琰心頭一跳。

劉琦所作的詩,詞句普通,沒有刻意的堆砌辭藻,卻又直抒胸臆,形象寫出菊花的孤傲,不爭奇鬥豔。

劉琦不簡單!

只不過前兩句寫得好,也得看後面的點睛之筆,否則一首好詩就浪費了。

蔡琰對劉琦多了一絲的好奇。

蔡邕眼中露出欣賞神色,他和劉表是見過的。當年他在太學,劉表也在太學,都是太學的風雲人物。只是,之前聽說劉表的兒子劉琦軟弱木訥,沒什麼能耐。

如今看來,卻不是如此。

蔡邕眼中多了一絲期待,他膝下就兩個女兒。如果能為蔡琰選擇一個良婿,他就不需要操心女兒的後半生了。

衛仲道看着劉琦,眼中充血,神色更是嫉妒。

「後面的詩句不好,肯定是虎頭蛇尾,劉琦贏不了。」

衛仲道喃喃自語。

他瞪大眼睛,死死的盯着劉琦,希望劉琦折戟沉沙。

劉琦掃了衛仲道一眼,神色從容,繼續道:「最後兩句,寧可枝頭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風中。」

「好!」

蔡邕直接讚歎。

他看向劉琦的眼神,讚賞道:「寧可枝頭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風中,這兩句更是絕妙。我輩士人,就該有寧可枝頭抱香死的氣魄。這一幕,讓老夫想到當年黨錮之禍,無數士人不屈的場景。」

蔡邕捋着鬍鬚,眼神滿是欣賞,評斷道:「這首《寒菊》詩氣魄宏大,志向高潔,足以名列精品。」

劉琦道:「蔡公過獎,晚輩只是靈機一動。」

蔡邕不容置疑道:「好就是好,不需要謙虛。年輕人,應該有銳氣,否則就不是年輕人。」

劉琦說道:「晚輩謹記蔡公教誨。」

蔡邕又看向其它的士人,一個個紛紛拿出各自的詩,卻是匠氣十足,很是普通,沒有和劉琦相提並論的詩作。

蔡邕目光逡巡一圈,落在劉琦的身上,微笑道:「看樣子寫菊花的詩,當屬劉琦最佳。」

衛仲道不甘心,迫不及待道:「蔡師,既然是文會,不能單是寫詩,得有文章。否則,豈不是太浮於表面?」

劉琦心中一笑。

衛仲道是怕蔡邕直接選他,就連忙開口阻攔。只是眾目睽睽下,衛仲道干涉得越多,錯得越多。

太沉不住氣了。

果然,蔡邕略微皺眉。

他看衛仲道的神色愈發不喜,沉聲道:「衛仲道,文會怎麼安排,老夫自有考量,不需要你瞎操心。只要你有才華,自然能脫穎而出。」

衛仲道衣袖中的手,更是捏緊。

他眼中掠過一抹怨毒神色,很快隱藏起來,最後臉上露出勉強的笑容,低聲道:「蔡師的提點,仲道謹記於心。」

蔡邕環顧一圈,微笑道:「諸位雲集於此,當寫文慶賀。諸位都是洛陽的年輕俊傑,來自各大家族,請諸位盡展才華。」

眾人都是各自思考。

蔡邕一副感慨模樣,繼續道:「想當年,太學數萬學子,時常坐而論道,時常品茗論文。雖說太學荒廢,可是你們家學淵源,老夫相信不會差。」

衛仲道心中迅速的思考。

寫文不容易。

寫詩和寫文是兩碼事,寫詩需要的是靈光乍現。寫文需要前後對照,更要有足夠的底蘊和功底。

衛仲道看向劉琦,眼中掠過一抹冷色,激將道:「劉琦,你如此的厲害,就帶個頭啊。你如果能寫出來,且寫得好,我服你。」

他知道自己先前的表現很差。

可是,他不甘心。

如果把劉琦拉下來,他就還有機會,所以明知道現在說話會被蔡邕厭惡,他也豁出去了。

劉琦神色從容,說道:「衛兄,我不需要你服氣,你服不服氣,和我沒關係。不過蔡公說了寫文,我自當遵從。」

他看向蔡邕,不卑不亢的道:「蔡公,在下獻醜了。」

蔡邕很不喜的瞪了衛仲道一眼,這小子心胸狹窄,難成氣候。

劉琦落落大方,從容自如。

不愧是宗室子弟。

蔡邕微笑道:「賢侄,你如果沒有考慮好,可以再等一等。」

劉琦搖了搖頭道:「蔡公好意,晚輩心領了,我有了思路。蔡公邀請我們在竹樓相會,相比洛陽住宅的金碧輝煌,竹樓空蕩蕩,堪稱陋室。所以,我的文章名為《陋室銘》。」

衛仲道又出來攪和道:「陋室,你憑什麼說竹樓是陋室?」

「閉嘴!」

蔡邕厲聲呵斥。

他冷着臉,疾言厲色道:「衛仲道,你如果不參加今天的文會,那就滾出去。隨便打亂他人的思路,非常不禮貌。這樣的行徑,枉為衛家子弟。作為河東衛家的子弟,名門望族,實在是有**份。」

衛仲道面頰抽搐。

大庭廣眾下,蔡邕劈頭蓋臉的呵斥,使得他丟盡臉面。經過剛才的這番話,他知道自己沒了機會。

可是,他無所謂。

只要劉琦沒了思路,或者思路亂了,他就達到了目的。

這一次,衛仲道沒有再向蔡邕道歉,就是冷着臉不說話,直愣愣的坐着,要看劉琦的笑話。

劉琦心中輕笑,衛仲道太弱了。

心智太弱。

劉琦向蔡邕拱手行一禮,高聲道:「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」

嘩!!

竹樓大廳,再度嘩然。

劉琦的文章寫得太好了。

參會的士子神情讚歎,更是欽佩,文章能寫出色,那是真本事,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出來的能力。

蔡琰看着劉琦的雙眼,愈發的明亮,彷彿有水波蕩漾。

她心情愉悅,嘴角上揚的時候,露出若隱若現的小酒窩,笑顏如花。她自幼讀書,家中的藏書都看了個大概,滿腹才華。她希望自己的夫君,是一個才華出眾的人,能和她深入的交流溝通。

如今不僅遇到了,對方還相貌堂堂,儒雅從容,溫潤如玉,還是宗室的弟子。

這是天賜的知音。

蔡琰看劉琦的眼神,彷彿痴了。